《林业产业信息》2023年第1期
2023-1-8 访问次数:2745次
林业产业信息
第1期
(总第324期)
吉林省林业产业协会主办 2023年1月10日
本 期 要 目
省内动态
2 吉林省实现连续42年无重大森林火灾
4 吉林蛟河市海青林场示范引领现代林场建设
国内动态
5 2021年中国人造板出口量创近十年新高
7 利用好森林蕴含的食物资源
8 浙江启动2023年第一批林业推进共同富裕试点
9 河北隆化加快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林场
吉林省实现连续42年无重大森林火灾
截至11月30日,吉林省秋季森林草原防火期结束。全省各项森林防火任务圆满完成,全年未发生森林草原火灾,实现了全省连续42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目标。
面对林下可燃物载量巨大,境外火威胁严重等严峻形势,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国家林草局的指导支持下,吉林省林草干部职工踔厉奋发、勇担重任,切实履行森林防火职责,落实落细防范措施,确保森林草原防火形势平稳,维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全省生态安全。
——组织领导有力,高位推动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吉林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森林防火工作,深入一线开展森林防火巡林督查。吉林省林草局组织召开春、秋季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会议,逐项分解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在紧要时段召开20余次不同层级范围的视频会议,指导开展防火工作。各级林草部门全面动员、细化任务,领导同志带头包保、靠前指挥,形成了上下齐心抓防火的工作局面。
——强化督导检查,压紧压实防火工作责任。各级党委政府全面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充分发挥林长制的作用,322名各级林长到基层开展防火专项巡林督查,各地派出县级以上领导带队的检查组450多个。吉林省林草局成立防火督查专班,领导班子成员分片包保,组成9个督查组,采取“线上调度+线下检查”相结合方式开展森林草原防火督查检查。各级林草部门300多位领导班子成员下沉防火一线,500余个检查组在基层巡回督导,压实基层防火责任,发现解决问题隐患472个,实现森林防火督导检查全覆盖、无死角,确保防控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坚持预防为主,全力防范化解火灾风险隐患。各级林草部门紧盯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等关键隐患点,严格落实各项火源管控措施。2万余名森林防火瞭望员、巡护员和检查员奋战在森林防火一线,在各自的责任区内严防细管;各级林草部门从其他工作岗位抽调1.8万余名干部职工充实到防火一线,一线管护力量达到4万余人;全省共有583座瞭望塔、237个远程视频、2007个入山检查站全方位无死角监测火灾隐患;在全省林草行业开展防范农事用火大会战和森林草原火灾隐患排查整治“百日攻坚”,配合属地开展秸秆禁烧,推动防火区内秸秆离田;开展林缘清理,开设边境森林防火隔离带,形成有效阻隔;配合电力部门完成林区输配电设施火灾隐患排查治理,稳步推进森林和草原火灾风险普查评估区划工作。多项措施并举,牢牢守住了森林防火的预防线。
——突出备勤备战,随时做好火灾扑救准备。各级林草防火部门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高火险期领导在岗带班制度;全省443支专业、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靠前驻防,确保处置火情打早打小打了;林草部门强化实战演练,派出11支队伍、330余人参与吉林省扑救重大森林火灾实战演练;吉林省林草局以突击检查等形式,紧急调动森林消防队伍5次,检验待命情况;组织开展网上视频扑火演练,调动各类防火机构和扑火队伍120余个,参演人数近3000人;各基层林草单位累计组织开展训练演练2231场次,参加人员36000人次;全省林草森林消防专业队伍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到93.67%,专业化扑救能力进一步提升,全面提升装备水平;实施融合通信和快速反应分队两个国家以奖代投项目,为基层66个防火重点地区单位配发了越野运输车140台、消防供水车70台、扑火机具装备2100台套,发放无人机、应急通信、视讯系统、信息采集终端装备共951套。
——持续开拓创新,健全优化防火管理体系。2022年研发建设扑火指挥系统、森林消防队伍综合管理系统和森林草原防火“三员”管理系统,和已经建成的火情报告系统、火险预警系统、火灾视频监控系统一起,显著提高森林防火从日常管理到火灾应急处置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快推进防火基础设施和通信、视频监控系统升级改造等防火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水平;在工作中全面运用“五化”闭环工作法,完成相关清单、图表、手册、模板、机制32项,涵盖了火灾预防扑救全过程,进一步推动了责任和工作措施落实。
——抓好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参与防火的良好氛围。各级林草部门加大森林草原防火宣传力度,开展各类专题宣传活动15000余次,出动宣传人员9万余人次,发放宣传品550余万个,布设防火旗30余万面、条幅3万余个。加大微信、抖音、微博等新媒体应用,持续策划推出群众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和网络微课程,推送播放森林防火信息,扩大群众知晓率,推动森林防火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村屯、进景区。畅通“12119”火警电话和网络渠道,向社会通报典型案例,提高群众防火意识。2022年野外违规用火数量下降70%,全面营造起全社会共同支持参与森林防火的良好氛围。(来源:省林草局宣传中心 魏静赵冷冰)
吉林蛟河市海青林场示范引领现代林场建设
2020年以来,吉林省蛟河市林业局积极争取了蛟河市国有林总场海青分场现代林场建设试点项目。近两年来,通过典型引导,示范带动,引领了18个场圃开展现代林场建设。
蛟河市国有林总场海青分场把握现代林场建设的方向和路径,挖掘潜力、精准定位、展现特色,采取一场一策,积极探索“绿色、文化、智慧、科技”为一体的现代国有林场建设方法。
——积极深化人事改革,加深队伍建设。蛟河市国有林总场海青分场按照“因事设岗,因岗定人”的原则,实行定编定岗,从严设置林场内设机构,合理设置工作岗位;加强班子建设和职工培训,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多配备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加入到林场班子中去;强化林场林区道路、供电、用水、管护房、仓库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内部改革,创新机制,鼓励职工以林为主,大力发展南北沟红叶长廊旅游产业,蛟河市政府投入7000万元建设拉法山--红叶谷总长度50公里的旅游环线。依托林下资源种植珍贵中草药毛茨菇、猪苓等,利用多种经营理念提高职工经济收入。
——明确实施方案,严格组织落实。蛟河市国有林总场海青分场按照省林草局《国有现代林场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开展建设。截至目前,建立了智慧林业管理平台,构建“网格化”管护体系。打造林业资源巡护监管、森林防火监控、森林病虫害监测等资源管护系统及无人机、监控摄像头等现代化管护技术、设备和手段,构建3D一体化信息网络,实现资源管护高科技、智能化;完成2.06公顷的大径级用材林培育采伐;在红松幼龄林果材林培育中,以割灌除草方式培育的红松果材林面积94公顷;2021年维修办公区1500平方米,完成了场区绿化工作,使场容场貌焕然一新。
蛟河市国有林总场海青分场通过实施现代林场建设,逐步建设成为“经营管理科学、基础设施完备、森林优质高效、产业发展充分、资源经营持续”的现代林场。(来源: 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
2021年中国人造板出口量创近十年新高
近日,由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国家林草局产业发展规划院主持编制的《中国人造板产业报告2022》发布。《报告》对2021年中国人造板及胶黏剂生产、消费、布局、国际贸易、技术装备、标准质量、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及近期行业政策和热点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和分析,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研判。
《报告》指出,2021年,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下,我国人造板类产品出口量1646.36万立方米,同比大幅上涨37.8%(折算);出口额72.25亿美元,同比大幅上涨44.2%,出口量与出口额在连续两年下降后呈强势反弹,创下近10年来新高,继续成为世界人造板稳定供应的基石。
《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人造板产量3.3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3%,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刨花板类产品产量同比大幅增长32%。我国人造板产品消费量约3.1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5%,刨花板类产品消费量增长是推动总消费量增长的主要因素。2021年底,全国保有人造板生产企业1.32万余家,其中大型生产企业及企业集团近190家,合计年生产能力约5700万立方米,占总生产能力的18.1%,年生产能力超过100万立方米的企业集团上升至9家。
《报告》显示,我国人造板产业落后产能淘汰加速,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截至2021年底,全国累计注销、吊销或停产胶合板类产品生产企业约20520家;累计关闭、拆除或停产纤维板生产线814条,年淘汰落后生产能力3772万立方米;累计关闭、拆除或停产刨花板生产线1095条,年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约2973万立方米。全国保有连续平压纤维板生产线142条,年总生产能力3037万立方米;全国保有连续平压刨花板生产线79条,年总生产能力2010万立方米。刨花板生产能力持续上升,纤维板和刨花板连续压机生产线产能占比均突破50%,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报告》显示,人造板行业技术和装备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新技术新装备得到应用。国产连续压机超薄纤维板生产线运行速度每秒突破3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0.8毫米厚的超薄纤维板生产装备研发成功,并得到应用;胶合板生产线自动化率逐步提高,连续平压胶合板生产线即将投产。刨花/纤维复合胶合板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进一步解决胶合板覆面质量问题;无醛系胶黏剂研发种类进一步丰富,低醛/无醛人造板产品生产和消费量稳步增长。
《报告》显示,我国人造板“双碳”战略持续推进,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在“双碳”目标和“双控”制度的推动下,人造板清洁生产水平持续提高,企业环保设施升级改造加速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低甲醛释放和无醛人造板产品比例显著提升,品种结构不断优化,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
《报告》指出,多年来中国人造板产业通过综合利用农林剩余物,向世界提供了大量质优价廉原材料,为减少全球森林采伐,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巨大贡献。未来,中国人造板类产品生产能力将保持稳定,人造板生产原料种类更加丰富,竹材、芦苇将进一步得到应用,巨菌草受到企业关注。生产装备水平进一步提升,新装备持续涌现,连续压机数量和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人造板生产线大型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得到强化。人造板生产布局总体趋势保持稳定,行业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模式持续推进,人造板建材化利用进一步推进。创新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驱动力,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集成创新、协同创新将成为创新重要模式。(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记者 张辉)
利用好森林蕴含的食物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蕴含着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树立大食物观,利用好森林蕴含的食物资源,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培育好、保护好、利用好森林资源,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食物消费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生态保护、环境建设、生产制造、城市发展、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向森林要食物,要处理好开发和保护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持续开展退耕还林、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建设,广泛实施退化林修复、森林抚育,统筹多途径、多方式造林,提升森林质量和蓄积总量,促进森林各类物种繁衍生息,维系生物种群绵延不绝。另一方面,要围绕林业提质增效,培育林产品优势品种,因地制宜发展种苗花卉、林下经济、林草中药材等生态产业,开发类别多样、营养健康、方便快捷的系列化林产品,将森林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优化森林产品结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森林提供的很多食物不仅蕴含优质的营养成分,而且具有很好的食药同源价值,市场需求大。随着人民群众膳食结构的改善升级,优化森林产品结构,向森林中的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成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之举。要根据人民群众食物需求变化趋势,不断优化森林产品结构,保障各类食物供给。
——创新森林生物技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大的突破,各国都在抢占制高点。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们绝不能落后。”我们要善于利用生物技术促进森林食物资源开发,提升林产品的生产能力和质量,将“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在育种技术方面,可聚焦林果战略物种,拓展技术路径,进行优良品种选育,提高育种效率;在精深加工技术方面,引导龙头企业广泛引进现代加工技术、现代加工设备,加快生物、环保、信息等技术集成应用,促进林产品实现多次加工、多次增值;在污染防治技术方面,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白色污染治理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工作,实现种养循环,提升水土保持功能,确保森林总量不减少、功能不退化、产能可持续。(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戴照力 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浙江启动2023年第一批林业推进共同富裕试点
浙江省林业推进共同富裕建设现场会日前在衢州龙游召开,公布了2023年第一批林业推进共同富裕试点任务名单。
名单包括庆元县、龙游县、淳安县等3个林业共同富裕试点县和8个林业共同富裕综合体。试点县建设期2年,将以县域整体为范围,围绕产业提效增收、资源提量增值、生态提质增汇、文化提韵增彩、管理提智增能等方面,突出林业共富、林农增收主题主线,统筹推进林业共富县域示范建设。林业共同富裕综合体建设期限为1—2年,聚焦强化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以精准性打造区域化林业共富精品为目标,积极培育多要素联动、多领域协同的区域林业综合发展模式。试点任务建设资金由省级和县(市、区)共同承担,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试点任务建设,试点县建设任务投资总额不少于2亿元,林业共同富裕综合体投资总额不少于2000万元。
浙江省多年来坚定不移走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之路,林业对农民增收贡献率达到19%,部分重点山区县农民收入的50%以上来自林业。(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张科 巫竞盛 周紫嫣)
河北隆化加快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林场
连日来,河北省隆化国有林场管理处把学习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干部职工研读报告、分享体会,结合实际,明确着力做好5项工作,夯实国有林场在新时代再建功立业的基础,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国有林场建设步伐。
——增加项目投资。隆化国有林场管理处谋划入库项目6类31个,总投资11.3亿元,其中谋划2023年项目3类16个,总投资1.1亿元。
——提升森林质量。隆化国有林场管理处以谋划争取森林培育类项目为抓手,抓实全省森林经营试点工作,争创全国森林经营试点,年内实施项目9个6054万元,全面提升国有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提高防管能力。隆化国有林场管理处全面落实林长制,谋划修建防护林路344条507千米,推进防火视频监控接入工作,建设智慧林业管护网络体系10套,实现监控视频全覆盖,建设防火检查站41处5740平方米,扑火队营房10处2900平方米,储水窖43处,防火隔离带90千米,全面提高防灭火、有害生物防治等森林资源管护水平。
——资源利用提效。以茅荆坝国家森林公园为依托,隆化国有林场管理处利用中国最美森林温泉、中国最美针阔混交林、3A级景区等品牌效应,市场化运作,在京北森林温泉康养度假区建设中发挥作用;运营好平地苗圃、山地苗圃,打造林苗一体化示范基地1104亩;抓实苏木营林场碳汇交易试点,力促94万亩森林资源全部纳入碳汇交易。
——改善基础设施。隆化国有林场管理处争取上级资金和整合资金,入库项目6759万元,其中投资预算1540万元,改造林区看护用房10处;投资预算4159万元,林区道路硬化112.06千米,逐步改善基层林场、林区的房、路、通信等生产生活条件。同时,高标准谋划实施茅荆坝森林公园敖包山、黑熊谷2个景区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1800万元,修建沥青混凝土路13.7公里、地面硬化2000平方米,维修加固石台阶1900米,新建巡护步道1410米,不断提升公园整体接待和服务能力。(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王仰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