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企业风采

 

地址:长春市南关区大经路2206号21世纪A座1008室

网址:http://jllycy.com  或:吉林省林业产业   

 E--mail:jlslycyxh@163.com

邮编:130041   

 

欢迎光临吉林省林业产业网站,如果您有什么建议和要求,请您联系我们!
林业产业信息2010年6、7期

     2010-8-3       访问次数:6136次

  

本  期  要  目

全省林业产业大会专辑

领导讲话

●王守臣副省长在全省林业产业大会上的讲话

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  中央纪委驻局纪检组组长陈述贤在全省林业产业大会上的讲话

典型发言

科学谋划   倾力扶持  强势推进林业区域经济大发展

中共吉林市委  吉林市人民政府

积极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努力打造国际化木制品加工贸易区

敦化市人民政府

转变体制机制 拓宽产业领域  做大做强区域林业经济

蛟河市林业局

加强指导  提速增效  努力打造林业经济强市

通化市林业局

◆转变发展方式  实施多业并举  推进集团产业创新发展

 吉林森工集团

◆积极引导  大力扶持  做大做强林业产业

扶余县人民政府

 

 

编者按:629日,为期一天半的全省林业产业大会在吉林市结束。这是我省自2008年以来以省政府名义召开的第三次推进全省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会议。全省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分管林业工作领导,各市(州)、县(市、区)林业(管)局和长白山管委会环资局、白城市芦苇局主要领导;吉林森工集团主要领导;各国有林业局、森林经营局主要领导;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农委、省经合局、省农发行、省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等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200余人参加了会议。王守臣副省长全程出席了会议。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局纪检组组长陈述贤、国家林业局木材行管办常务副主任孙建、国家林业局驻长春专员办专员王志高、中国林业产业协会秘书长王满应邀出席了会议。省政府副秘书长李福升主持会议,省林业厅厅长张德新主持 “中国·吉林(敦化)木制品加工贸易区”揭牌仪式。

会议首先参观了敦化市和蛟河市林业产业发展典型,国家林业局领导和省政府领导为“中国·吉林(敦化)木制品加工贸易区”揭牌。在吉林市召开的大会上,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局纪检组组长陈述贤和王守臣副省长先后作了重要讲话;中共吉林市委和吉林市人民政府、敦化市人民政府、蛟河市林业局、通化市林业局、吉林森工集团和扶余县人民政府做了典型发言;各市(州)政府领导向省政府领导递交了林业产业发展目标责任状。此次会议是一次交流经验、促进发展的会议,是一次推进全省林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务实的重要会议。为便于大家学习落实此次会议精神,现将会上领导讲话及典型经验材料专辑刊发。

 

王守臣副省长在全省林业产业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2010629日)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这次全省林业产业大会,是省政府自2008年以来召开的第三次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会议。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三年来林业产业发展的经验,进一步分析新形势下林业产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全省林业产业发展的措施。

第一,要高度重视加快林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对林业产业,从全国战略大局出发,党中央、国务院已经作出了深刻阐述,下发了文件,召开了会议,为我们加快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动力,我们要认真贯彻。吉林省近几年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由于全省林业系统上上下下全力以赴,推动工作,由于林业企业顺势而为,大胆实践,勇于创新,顽强拼搏,全省林业产业发展出现了强劲的势头,这一点我们应该充分肯定。生态建设、产业发展、资源保护和民生改善这四个方面,都有明显进步。当然,我们自己不能满足现状,我们要从全局角度,深刻查找我们存在的问题,这样我们才能立足现有基础,在更高的起点上加快推进林业产业发展的进程。虽然近几年我们出现了很好的发展势头,但是林业产业与其它产业相比,我们是落后的;与我们占有的经济资源的总量相比,我们的产业发展也是落后的;与省外发达地区省份比,我们的发展更是落后的。总结工作的目的,在于明确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动力,在于认真查找我们的问题和原因,在于积蓄力量,加快推进我们发展的步伐。就全省整体来看,林业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总量不大,结构不优,活力不足,竞争力不强。我们这么大的资源,活立木蓄积量将近9亿多立方米,依附于森林的地上地下资源非常丰富。就资源总量来讲,就开发的潜力来讲,我们的林业资源最丰富。现在我们省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都已经形成共识,都引以自豪,但是现在我们的经济发展总量才达到643亿元,远远低于农业,远远低于牧业,农林牧三者中林业GDP总量最少,我们吉林省耕地资源才有8300万亩,但林地资源比耕地资源多一倍。耕地资源以种粮和经济作物为主,这是它产出的主要方式,林地资源过去以种树、种草、种花,还合理发展多种经营,人参、养殖业,林业地下还有大量丰富的矿产资源。林业宝贵丰富的资源我们还没有很好的深度开发,造成林业的总量不大。结构不优表现在,我们总体还是初级加工,大部分还是原料生产, 400万立方米木材还有50%以上以原木卖给省外,40%多省内加工。这40%多绝大部分还是初级加工,精深加工所占比重很小,名牌产品寥寥无几。这样的经济结构,附加值少,经济效益就差。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决定竞争力,由于我们结构不优,我们的林业企业、林业产业就没有较强的竞争力。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效益较好的企业在林业系统还为数不多。我省六十几个县(市、区),有几个是以林业为主导的,为支柱的?

影响林业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我认为有这样几个:

第一,思想观念因素。我们从上到下,普遍存在着封闭保守的意识,思路不宽,眼界狭窄,这是林业产业发展不上来的主要思想根源。我们还没有把林业产业作为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抓农业农村经济,一想就是种植业。抓粮抓种植业没错,这是我们的主要优势,但单一的搞种粮,搞种植业,就有问题了。研究林业产业发展,我们有多少时间专门放在政府的常务会议,党委的常委会议去研究?省市县乡普遍没有把林业当成产业重点,也没有当成经济工作重点。从林业部门来说,一抓林业,就是植树造林,就是森林防火,很少把林业产业作为部门的主导来抓。抓森林防火,抓植树造林,非常重要,这也是我们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前提和重要基础;没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谈不上开发新的战略产业。但是光抓保护,不抓经济发展,林业就难以为继,林区就不能繁荣,林业职工和农民的收入都不能增加,林业发展就失去后劲,林区也不能稳定。这个道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推进,问题显露得越来越突出。从一定意义上说,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是形势所迫,是逼出来的,不抓不行了,不抓难以为继了。从企业来说,计划经济的传统意识非常浓厚,等政策、等指标,甚至吃大锅饭,这个观念还非常浓厚。林业是我们计划经济传统意识最浓厚的领域。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前提。发展林业产业,从上到下,从政府到部门到企业,普遍存在着责任感、紧迫感不强的问题。有的虽有点意识但不强烈。缺乏动力,更没有压力。

第二个问题,经营管理严重粗放。多年来都是卖大木头,采大木头,林业在社会上叫林大头,跟粮大头并驾齐驱。什么问题呢,从体制来说,是计划经济的传统体制积淀太深。因此,我们在经营管理上,没有做到精细加工、集约经营。现在我们才刚刚走向现代化管理的路子,向这个方向转型,管理经营粗放的问题到处存在。总体上看,全省还没有摆脱原料输出省的状况,决大多数县市、企业一直以原木和初级产品加工为主。这种经营管理水平,产业链很难做大,附加值很难增加,效益很难提高。

第三个问题,企业活力严重不足。林业活力足的企业很少,根本原因是体制问题,是机制问题。我省18个森工局,都是国字号的,森工集团系列这几年经过改革,活力增强了,但是有没有潜力可挖?我以为大有潜力可挖。森工集团的改革还没有到位,很多影响企业活力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延边林管局的改革,要加快推进。地方国有林场,普遍存在着计划经济的影响,事业不事业,企业不企业,包袱沉重,甚至有些地方难以为继,自己维持局面都难。我们林业体制说到底,改革开放30年了,真正能够突破的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正在推进。国有森工企业改革路子很长,地方国有林场改革任重道远。

第四个问题,竞争力问题。观念问题、管理问题、机制问题,导致全行业竞争力不强。到林业当干部没压力,总觉得这地方可以背风、躲雨,没责任或者责任小,压力最大是森林防火。我们必须正视现实的问题,如何加快林业产业发展,这些问题不正视,不剖析,不解决,林业产业发展上不去。这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为我们林业产业发展创造了很多有利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当中我们也积累了宝贵经验,市场运营也为我们林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各方面政策环境对林业的支持也很大。首先,党中央、国务院开了林业大会、产业大会,出台了政策性文件,总书记、总理、分管副总理,包括国家林业局,都高度重视。这些政策环境应该说很难得的,过去没有,现在有了。比方说天然林保护,国家拿出巨额资金支持。第一期重点工程结束后,第二期工程力度也很大,实际是国家拿钱保护资源,养护森工企业,这是最难得的。我们地方林业发展,也有一系列政策支持。其次,省级财政对林业发展的支持。省政府专门设立林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00万元,扶持人参发展专项资金2500万元,用于林蛙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用于村屯植树造林买苗木资金2000万元,全省每年还调剂育林基金2000万元。不算国家投资,省级财政已经不少了。如何用好这些政策,在于我们的本事。农村植树造林村屯绿化,公益林和风景林以外的植树造林,不受采伐指标的限制,谁造谁有,谁管谁受益,随时采伐。政策环境很难得。另外,林区广大干部群众有强烈的发展意愿和要求,所到之处,都要求改善经济社会发展面貌,要发展想发展的愿望从来没有现在这样强烈,第三,我们有一大批好的典型,这些好典型、好经验,够我们学的了,要照着学,照着办,林业产业发展就会实现跃升。第四,我们省里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制定了长期发展规划,非常规范。这个规划很全面、很系统,很清晰,很有操作性。好的规划是林业发展的纲领。第五,我们有历史积累的、大自然赋予我们的非常好的资源条件,不少省份赶不上我们。这五条就是我们发展的条件、环境和基础,我们要坚定信心,要努力创新,要扎实努力,利用好我们的有利条件,迎难而上,闯出一条具有吉林特色的发展路子。

第二,新时期林业产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按照《吉林省20102020年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到2012年,经济总量由2009年的643个亿搞到1000个亿;到2015年搞到1400亿;到2020年搞到2000亿,这就是我们全省的目标。而且要把目标分解,一年一分解,刚才大家向我交的责任状,就是把目标分解。这三个目标,1000亿,1400亿,2000亿,我们要照此目标努力。在产业发展中,规划当中讲的,要四区五带八大产业,大家要好好研究落实,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目标任务。我们要按规划的指导,不断完善和调整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强力推动工作,各地区、各市县要结合各地的情况,因地制宜地细化规划,分解任务,落实责任,从自己的优势出发,突出重点,加快林业产业发展。

最后一个问题,切实加强对林业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

如何加快林业产业发展,从全省来说,要解决好七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领导问题。省市县乡都要把林业产业发展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程来抓。要加强组织,搞好调度,积极协调。要纳入政府的年度考核指标,作为考核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政府的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调查研究,解决问题。政府的主管领导,从我做起一直到乡镇,要积极的策划,努力的实践,认真解决林业产业发展的现实问题,有效推动林业产业的各项工作。通化市政府把林业产业发展分解成若干子系统,成立了十个推进组,一项一项推进落实,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希望各级政府都像通化市那样,抓住林业产业发展,以推进组的形式保证落实,这样就把任务分解了,把责任明确了,把工作抓实了。林业部门更要把林业产业发展作为林业部门的重点任务。林业实际上是个产业,不抓产业的林业徒有虚名。要转变部门的职能,要转换企业机制,这是我们林业面临的主要任务。抓产业发展,不是不要保护,保护仍然是第一位的,是产业发展的前提,是发展的条件,植树造林、生态保护,仍然是我们林业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抓好。这与产业发展是一致的。核心是围绕发展,我们不抓发展,社会稳定和谐的目标就难以实现。我们要把林业产业作为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主要任务来推进。

第二个问题,改革问题。林业改革任务相当繁重。机制不转换,很难有活力。国有林业要进一步推进改革,通过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蛟河市抓的挺好,昨天我们看了蛟河林业大厦,令人鼓舞,令人振奋。大厦能建起来,是改革的最明显成果,蛟河市林业职工人均收入都两三万元,他不改制,组建股份制公司,蛟河市林业局的工作环境能有这么大的改善吗?全省都应该向蛟河市林业局学习,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加速发展,提高效益。每个市州从今年开始都要抓好典型。国有林场体制就要像蛟河这样改。他们已经做出样子,有经验,有路子了,我们要认真借鉴。先试点,试点成功了,总结经验,完善办法,面上再展开,循序渐进地推进改革,这是我们几十年来改革的成功经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经作了专门部署,我们就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按照去年年末省里大会的要求,要积极稳妥地进行。也可以从本县本市实际出发,选择不同类型有代表性进行试点。办家庭林场、林业合作社,都可以大胆实践,大胆创新。森工企业的改革,省里也有明确的要求,也要从实际出发,省森工集团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下一步的改革要深化,也要试点。延边林管局也要推进改革。这个问题不解决,发展不了。

第三个问题,项目问题。林业产业发展,必须要有后劲,后劲来源于项目的谋划、储备和开发。项目是发展的后劲,是发展的载体。没有好的项目,谈不上发展,政策环境、资金投入都没有。政策要素、人才要素、资金要素,都来自于项目。希望全省上上下下形成谋划项目、招商引项目的良好氛围。项目就是资金,项目就是发展后劲,项目就是各类生产要素的载体,离开项目上哪儿也弄不着资金和政策扶持。刚才我讲到林业发展那些专项资金,没项目,资金都到不了位。我们加快发展的前提一定要把项目摆上重要位置。

第四个问题,品牌问题。任何产业都要有品牌。没有品牌,也就没有产业的壮大,就没有产业的做大做强。我们林业有很多好的条件,有很多好的品牌。在品牌上要努力运作,能靠则靠,能联则联。但最终要靠科技,要提高科技含量,这是企业发展、产业发展的生命力。昨天看了大福门业的门产品,很开阔视野,拓展了思路。他直接把木材吃干榨净,而且在木材综合开发上,把剩余物的剩余物灰尘、锯末子都利用起来了,反复碾压磨碎,然后充分利用。除此以外,他还用几种秸秆、稻壳做原料。这次来敦化使我的思路一下子豁然开朗,林业方面的科技潜力巨大,林业资源开发的潜力巨大,我们要从过去砍原木、用原木、用优质木、用木材,变为用剩余物,深度开发利用剩余物。还可以开发利用稻壳、秸秆。如何提高我们的综合利用水平问题,科技就能解决这样的难题。

第五个问题,投入问题。首先要用好省里的专项资金、财政资金,最好能撬动各类社会资金,通过积极的努力,把这些资金应用在项目上。关键是三个方面,第一是基地建设。第二是科技研发,第三是精深加工。省里的专项资金用在全省林业发展是杯水车薪,关键是要撬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银行也要投入,也要有一定的保障,同时还要有融资平台。我们能不能把财政资金用好,在这方面要多动动脑子。社会资本调动好了,会大量吸引民营资本投入。希望金融部门也要开动脑筋,创新金融产品,搞好对林业产业发展的支持。

第六个问题,人才问题。好的机制、好的资源、好的环境、好的政策,关键要有能人。我们现在人才又多又缺,真正的人才比较希罕。凡是成功的企业,无论是大的也好,小的也好,项目也好,都要有能人,在敦化看了四户林业企业,在蛟河看了整个林业系统,都说明这个问题,包括吉林市。凡是搞的好的,都有人才支撑。建议各级政府在加强林业产业发展中要把人才培育、培养、挖掘、引进放在重要位置。林业系统也要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可以举办专业培训班,培训经理型管理人才,经理型人才最终要靠企业,靠市场选择。现有企业管理者也要通过多种形式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还要发展人才市场。

最后一个问题,创造发展环境和良好的发展氛围。通过这次会议,我们总结一批典型,宣传介绍一批典型。创造林业发展氛围,首先要把典型经验宣传好。要用多种形式,媒体、电视、广播、报纸,宣传典型,推广典型,营造一个全省上上下下、方方面面,比学赶帮超的的发展氛围。就是要靠典型来引领、示范,带动。总之,林业发展面临重大的历史时期,处于重要的转折时期。希望全省上上下下,要解放思想,大胆改革,转换方式,加快发展,实现林业新的突破和跨越,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在吉林省林业产业大会上的讲话

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

中央纪委驻局纪检组组长

陈述贤

受国家林业局贾治邦局长委托,我来吉林参加全省林业产业大会,并代表国家林业局和贾治邦局长,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关心和支持林业建设的吉林省委、省政府和有关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省广大林业干部职工致以亲切的问候!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吉林省林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吉林省委、省政府对林业工作高度重视。长期以来,吉林省立足省情林情,认真贯彻中央林业工作方针政策,在生态建设、产业发展、林业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促进吉林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粮食稳产高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林业生态建设成就突出。吉林省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开展了大型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十年绿化吉林大地等活动,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建设等工程,在西部荒漠化较为严重的13个县(市)推进了生态草原建设,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量持续增长,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吉林全省林地面积达到1.27亿亩,活立木总蓄积近9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3.5%提高到38.93%,活立木总蓄积居全国第6位。林业资源保护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森林防火工作成绩突出,创造了连续3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奇迹,成为全国学习的榜样。

二是林业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吉林省作为重点国有林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累计生产木材2.7亿立方米,上缴利税77.3亿元,为国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吉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由森林资源大省向林业经济强省跨越”的战略决策,制定了加快林业经济强省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全省林业产业连续跃上新台阶,2009年林业产值超过600亿元,增长幅度在全国名列前茅。东部地区农民的林业收入占人均收入的40%左右,林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三是林业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近年来,吉林省在国有森工企业社会职能移交、辅业转制、职工转换劳动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尝试。吉林森工集团由独资公司改造为国有控股、产权多元化的有限责任公司,真正成为市场主体。目前,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首批10个试点县(市、区)的主体改革任务已经基本完成。通过林业改革,激发了生态保护的内在动力,提高了农民收入,促进了林区和谐稳定。

四是林区民生得到明显改善。2007年开始,吉林省率先在全国开展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并被列为国家拉动内需、改善民生的重点工程。到2009年底,共开工30万平方米、5575户的改造任务,今年计划改造43000户,新建住宅215万平方米,目前已取得积极进展。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是各级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广大林业干部职工努力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国家林业局向吉林省林业建设取得的突出成就表示热烈祝贺,向吉林省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衷心感谢!

二、深刻认识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业工作,尤其是近两年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快林业改革发展。一是在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二是在2009年,党中央召开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首次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对林业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在这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明确指出,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回良玉副总理明确要求,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大举措,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首要任务,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战略选择,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要途径。三是去年1126日胡锦涛总书记对林业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出: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希望林业战线同志们继续努力,依靠人民群众,依靠科学技术,依靠深化改革,扎实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着力加强森林保护和经营,确保实现2020年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就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9月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向世界作出的“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的庄严承诺。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和中央领导同志对林业工作的重要论述,是我们党对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最新认识成果,确立了新时期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新地位、新使命、新目标和新任务,也对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第一,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是推动生态建设的必然要求。林业是一项具有经济、生态、社会等多种功能的特殊产业。只有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充分发挥林业的经济功能,才能夯实基础,带动和促进林业生态、社会、文化功能的发挥。各地实践证明,只有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良性互动,林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树越砍越多、越砍越好,青山长在,永续利用。

第二,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林业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市场空间广、就业潜力大。只要林业产业发展了,经济效益提高了,农民就能实现增收。特别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山区农民的创业热情。林农“把山当田耕,把树当菜种”,精心抚育林木,同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林业产业,来自林业的收入大幅度增加。

第三,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森林是陆地上最经济的吸碳器和最大的贮碳库。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形成碳汇。科学研究表明:森林每增加1立方米活立木蓄积量,平均能增加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陆地生态系统一半以上的碳,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同时,木制品的储碳能力也很强。据日本《木材工业》报道,全球木制品碳储量每年约增加6000万吨。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增加林产品使用,对于增加碳储存、应对气候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四,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是满足经济社会需求的迫切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对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天然、绿色、无污染的林产品备受青睐,需求十分旺盛。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的数据,2007年世界工业用原木消费量为17.72亿立方米,比1997年增加11%。因此,只有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才能满足社会对林产品的巨大需求。

当前,我国林业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增长空间。我国有43亿亩林业用地,还有8亿亩可治理的沙地和近6亿亩可利用的湿地,三者合计是我国耕地总面积的3倍多。我国还有木本植物8000多种、陆生野生动物2400多种、野生植物3万多种,开发潜力巨大。同时,我国林地产出远低于耕地,林地蕴藏的巨大潜力远未充分发挥出来。从总体上看,我国林业产业发展很快,但森林资源经营仍很粗放,第一产业发展基础不扎实;第二产业的素质提升空间很大;第三产业发展潜力巨大。特别是林业产业是最大的绿色产业、低碳产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潜力所在,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新兴产业,前景十分广阔。如果将我国丰富的林地资源、物种资源、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加之巨大的市场需求,我国一定能够建设成林业产业强国,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林业产业健康发展

吉林作为全国重点林业省份,生态状况良好,森林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东部长白山林区,是得天独厚的立体资源宝库,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实现林业强省目标,需要着力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要大力培育优质森林资源。森林资源是生态建设之本,是林业产业发展之基。离开良好的森林资源,一切都无从谈起。要把森林经营作为一项基础工作常抓不懈,加快改造东部长白山低质次生林,建设可持续经营的国家重点木材生产基地。继续推进中部农防林建设工程,提高防护功能,实现强林富民目标。在西部要加快生态草防护林建设,坚持建设乔灌草结合生态植被,积极开发经济林等产业,不断拓展林业发展空间。

二要加快林业产业化步伐。林业产业发展要靠工业化来带动。林业经济快速发展既需要以养殖、种植、采集业为基础的第一产业,更需要具有市场竞争力、高技术水平的精深加工业拉动,形成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产加销一条龙、贸工林一体化的林业产业化发展格局。要充分发挥吉林森工集团、延边森工集团等大型国有林业企业的先导作用,带动吉林省林业产业整体水平提升。坚持把兴林富民作为做强林业产业的根本宗旨。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各种特色林业产业,尤其要重视林下经济的开发。

三要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提高全行业科技应用水平。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加快新产品研发,实施精品战略,提高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人参、林蛙、五味子等非林非木优势产业,拓展林业发展空间,改变单一的木材生产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加快发展以森林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变单纯依靠消耗森林资源、外延扩大再生产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走资源节约、效益提高、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要加快培育新型产业发展组织体系。市场经济越发展,以经营主体为依托的社会经济组织的作用越显著。林业部门要为各类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发展难题,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好地条件。要培育各类市场主体,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打破单一所有制发展格局,形成林业产业发展经营主体多元化、经营行为市场化发展格局。要培养和发育各类中介组织,大力发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等林业合作组织,鼓励发展各类林业专业协会,健全林业产业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五要不断完善产业发展政策措施。争取逐步加大财政对林业产业的投入,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和名优产品。积极探索森林植被恢复费的使用方式,加大对森林资源培育、森林经营工作的支持力度。全面落实种苗补贴、贴息贷款、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切实降低林业生产经营者的负担。积极开办林权抵押贷款等业务,鼓励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募集资金,不断丰富林业产业融资渠道。逐步探索建立森林保险制度,落实保费补贴政策,完善保费分摊机制,提高林业产业的抗风险能力。
  同志们,发展林业产业是一项事关国家生态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的战略举措,是一项增强林业发展活力、实现兴林富民目标的重大工程。让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促进林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科学谋划   倾力扶持  强势推进林业区域经济大发展

中共吉林市委  吉林市人民政府

首先,我谨代表中共吉林市委、吉林市人民政府,向与会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吉林市是全省的重点林区和重要的后备森林资源基地,林业用地总面积159万公顷,占幅员面积的57.8%,其中有林地面积148.6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1.58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4.8%。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并重的方针,围绕打造生态大市和林业产业强市的目标,把林业产业发展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科学谋划,强势推动,实现了林业经济快速增长。我市的主要做法是通过“四个坚持”,做到“四个增强”:

一、坚持认识先行,增强发展原动力

吉林市在2007年以前林业经济规模、总量、效益都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林业产值增速始终徘徊在8%左右,2007年全市林业生产总值为30.4亿元,仅占全市GDP3%,全市2万多名林业职工60%处于季节性待岗,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9,800元,比全市平均水平低57%以上,就业和住房问题十分突出。加快林业产业发展,以发展的手段化解矛盾,保持林区社会稳定,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市委、市政府认真审视森林资源优势,选择把发展林业产业作为实现全市经济总量再翻一番目标的重要突破点,举全市之力推动林业产业快速发展。一是突出工作摆位。把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中高起点去谋划、去运筹。在2009年全市林业工作会议上,我们提出了“奋斗三年,实现林业产值100亿元”的发展目标,林业部门依据上述目标制定了林业产业三年发展规划,建立了市、县两级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抓林业产业年度发展目标的考核制度,签订林业产业发展责任状。在组织领导、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等方面切实体现了突出发展林业产业的战略意图。二是明晰发展思路。从我市林业的实际出发,确定了以森林资源全面开发利用为重点,以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为主线,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依托,稳步推进以森林培育为主的第一产业,加快发展以林产品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增加扩大以森林旅游及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带动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思路。我们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林业部门要围绕做实第一产业,狠抓用材林培育和种植业、养殖业,扩大各种基地建设规模,重点抓好食用菌栽培等投资少见效快的产业;围绕做强第二产业,创办林产品工业贸易园区,培育申报舒兰林特产品加工园区,开展蛟河市黄松甸万亩黑木耳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引导分散的林产品加工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形成以精深加工为重点,专业协作配套齐全的林业产业集群;围绕做大第三产业,强力拉动森林旅游业,对松花湖、朱雀山、拉法山、官马莲花山、肇大鸡山等旅游景点和其他旅游资源进行科学整合,打造旅游热线和精品景区,开辟集山、林、水、洞等各种景观于一体的旅游产品,使我市森林旅游业向系列化、热线化、精品化方向发展。三是选准“突破口”。我市的国有林场和苗圃经营管理着全市90%左右的森林资源,但多年来在产业发展方面一直处于滞后状态。针对这种现状,我们突出场圃经济发展,制定出台了《国有林场(苗圃)林业产业发展规划》。规划到2011年,全市有3个林场产值达到1亿元,20个场圃产值达到5,000万元以上,39个场圃产值达到3,000-5,000万元,其余24个资源和基础条件较差的场圃产值要达到1,000万元以上。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场圃都要集中资源、财力和技术开发1-2个林业主导产业。目前,全市86个场圃基本上都明确了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按年度制定了具体发展目标,初步形成了种植、养殖、加工和森林旅游等各业竞相发展的新格局

二、坚持政府主导,增强发展驱动力

一是高位推动。2009年一年的时间里,市委、市政府先后8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林业工作,连续两年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了4会议安排部署林业工作。我多次强调,“林业产业必须发展,必须大发展,谁不发展都不行,谁发展慢了也不行”。在强化组织保障上,成立了以政府主管领导为组长的林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在市林业局设立了林业产业发展办公室,对全地区的林业产业工作进行综合协调。在强化责任落实上,制定了《吉林市国有林场(苗圃)产业经济责任目标》、《吉林市国有林场(苗圃)产业经济检查考核办法》。2009年开始,按年度对林业场圃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考核,对第一年完不成任务的场圃通报批评,对连续两年完不成指标的亮黄牌,对三年后达不到既定目标的免去主要负责人职务。市委、市政府督查部门定期对各县(市)区林业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检查督办。组织部门把林业产业发展情况纳入考核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对于在发展林业产业方面没有作为的领导干部,不予提拔重用。在今年3月召开的全市林业工作会议上,市财政专门列支35万元,对在全市林业产业发展中做出突出业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了奖励。典型拉动我市一方面注重扶持典型,使一批有一定规模和基础的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如蛟河市林业局立足森林资源优势,转变体制机制,拓宽产业领域,经过多年探索和努力,已经形成了加工精深化、生产专业化、经营集约化、发展多元化的现代林业产业格局。吉林市松花湖实验林场围绕发展森林旅游业,筹措资金2,200万元,实施了朱雀山国家森林公园一期改造工程,并在去年923举办了首届中国·吉林朱雀山登山旅游节。磐石市江南林场在发展红松经济林的同时,以股份制经营的形式,创建了肉鸽养殖基地,目前已发展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肉鸽养殖基地,现有种鸽6万对,已注册“信天冀肉食鸽”品牌,实现年收入600万元。在此基础上,今年又开发了长白山特种野猪养殖项目,预计到2011年发展到1万头,年产值2,100万元。另一方面我们及时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用身边的事实来激发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业发展林业产业的积极性,推动了林业产业实现均衡发展。三是舆论带动。发挥电视台、报纸等主流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倡导先进理念,宣传优惠政策,推广致富典型,分析市场行情,发布致富信息,普及科技知识,调动了农民群众发展林业产业的积极性。

三、坚持服务联动,增强发展推动力

我们从三个方面加大服务力度。是建立包联服务我市制定了《市级党政领导包联林场工作制度》,从2009年开始,市级17位党政领导每人包联一个林场,深入现场帮助解决林业场圃在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林业产业发展办实事、解难题。同时明确市直相关部门为包联部门,通过市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包联服务,这17个林场分别确定了1-2个主导产业,当年新上项目60个,实现经济效益1.6亿元。二是抓好协调服务。为支持林业产业发展,我们在办理证件、融资服务和政策咨询等方面为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各县(市)区积极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银联小额贷款公司,加大对林业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合理确定授信额度和贷款期限,简化贷款手续,提高办事效率,保证企业高效运转。三是夯实基础服务。我市成立了林业产业协会,设立了13个专业委员会,在各县(市)区设立了10个工作处,组织开展了林业产品商标注册、技术培训和经验交流等活动。建立了吉林市林业产业信息网,为广大林农提供政策解答、技术普及、产品销售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在政府和行业之间搭建起了信息服务平台。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从2008年开始,先后扶持吉林省泰信达长白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吉林省宝艺木业有限公司等6户企业成为“吉林省林业产业龙头企业”。连续多年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市林科院专家和技术人员,先后30余次深入基层林场和林区农民家中,对林蛙养殖、红松经济林培育、中草药种植等10多个产业项目开展指导和服务。制定了林业产业招商引资规划和奖励办法,建立了吉林市林业项目库网络管理系统和林业产业3G网络信息平台,确立了“三个百万亩”工程等64个项目,作为向上争取资金和招商引资的载体,两年来共引进165个项目,引资总额18.6亿元。

四、坚持政策扶持,增强发展支撑力

在用活、用足、用好现有政策的同时,我们本着“多予少取、放水养鱼”的原则,积极研究制定有利于林业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20093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市林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意见共32条,从资金信贷、科技创新、人才支撑、外部环境等多方面,明晰了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大了对林业的金融支持和财政投入力度。建立了林业场圃职工小额信贷机制,对符合信贷条件的项目,允许林业场圃以林木或林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设立市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并纳入本级财政预算,逐步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各级财政在分配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农业产业化等财政支农资金时,统筹安排,向林业建设倾斜。对涉林的各种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取缔了各种名目的乱收费,并严肃查处以各种名义平调、挤占和挪用林业资金的问题。启动了林区棚户区改造工程,把林业职工家属纳入城镇居民社会医疗保险范畴,将国有林区、国有林场低收入人群纳入地方最低生活保障体系,享受地方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2009年,全市共新建林业产业项目246个,总投资近7.3亿元;从事林业产业生产经营的业户达到了3.3万户,比2007年增长18%;从业人员11万人,增长22%,带动社会及农民就业10万人,增长25%;职工年均收入达到1.6万元,增长18.8%。全市实现林业总产值64.3亿元,比2007年增长160%。其中,国有林业场圃实现产值16.6亿元,增长257%;社会各界实施林业产业开发实现产值47.7亿元,增长137%

积极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努力打造国际化木制品加工贸易区

敦化市人民政府

敦化市现年木材总采伐量47万立方米,年加工木材220万立方米以上,是本地木材产量的4.7倍。现有木制品加工企业823家,其中地板及配套企业400余家,实木复合地板产量640万平方米,最多时占全国产量的35%,年出口实木复合地板超过550万平方米,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2009年全市林产工业产值70多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2.5%,成为全市第一支柱产业。我们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做法是:

一、培育产业集群,使优势产业成长为支柱产业

上世纪80年代初,全市木制品加工企业最多时达4000多家。我们在积极扶持的同时也感到,这种自然发展导致的规模偏小、布局分散、产品杂乱、加工水平低的局面如不改变,难以做大做强,必须向集群化方向发展。统一思想后,我们果断调整策略,采取一系列措施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集中,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已形成了以实木复合地板为主导,家具、人造板、集成材竞相发展,初级加工、市场营销、物流配送相配套的木制品加工产业集群。

一是提供政策保障。2002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围绕“大企业带小企业,分工合作,互相配套”的发展思路,陆续出台6个文件,在木业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及时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是力推龙头企业成长。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批国有木业企业转制后,我们及时对规模企业进行多角度服务。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涌现出以新元木业、中信木业、金海木业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具有一定规模的木业企业。

三是打造产业链条。引导小、散、杂企业通过调整产品,与大企业分工合作共同发展,从而使产业集约度大幅提高,木业企业由最多时4000多家优化成目前的800多家,其中为大企业配套的中小企业有320多家,专业化分工日趋完善。

四是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我们先后规划出敦化经济开发区木业园区、城西特色林产工业园区及黄泥河、大石头、江东木业发展板块,市政府先后投入6000余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并在每个园区设立了专职服务部门。目前5个园区木业产值超过50亿元,占全市林产工业产值的80%

二、创新增长方式,内涵式发展提升了产业竞争力

第一是大力支持技术创新,提升产业层次。一是以先进设备和工艺引领创新。目前规模以上木制品企业都拥有国内外先进设备和工艺,32家企业产品获得了美国和欧盟认证。二是以研发促进创新。我市率先在全国开发出了炭化地板、拉丝地板、艺术地板,赢得了广泛的市场;在生产工艺上目前共拥有专利技术41项。一些企业在金融危机中不仅没受影响,反而多家客商争着下订单。三是科企联姻推动创新。有30余家木业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应用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四是人才战略保证创新。市职业技术学院、工会、科协常年坚持培训木业技术工人,目前全市木业技术工人已达2.7万多人。

第二是打造区域品牌,提高开拓市场能力。2008年起,我们由市政府统一组织在央视以“中国实木复合地板名城—吉林敦化”为主题投放广告近500次,有力地提升了全市木制品的整体知名度。

第三是构筑产业分工体系,优化产业结构。我们按照“精确分工、高度协作”理念,构筑产业分工体系。产业链上缺少的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和推进全民创业的手段填平补齐,避免了盲目发展和无序竞争,降低了企业发展成本。

三、打造特色产业园区,构筑产业持续发展的增长极

近年来,我们乘势而上,按照资源聚集、产业集群、开发集约、发展持续的要求,着力建设木制品加工贸易园区,构筑林业产业持续发展的增长极,以增长极的极化效应,促进木制品加工产业更好更快发展。中国·吉林(敦化)木制品加工贸易区已经获得中国林业产业协会和省林业厅批准。该园区是以敦化市区为中心,以黄泥河镇、大石头镇为两翼,形成长50公里、延高速公路及铁路沿线分布的带状木制品加工贸易基地。力争通过35年努力,把加工贸易区培育成集生产加工、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物流集散为一体的木制品加工贸易集中区。总体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林产工业产值达到120亿元;到2020年达到240亿元。为此我们一是要加快资源整合,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到2015年、2020年,产值超亿元的骨干企业要分别达到15户、29户。二是加快新上项目建设步伐,到2015年、2020年,企业技改和新上项目年新增产值要达到20亿元和30亿元。三是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全面实施品牌战略。四是通过建设中心功能区、大型木材交易市场和国际家居建材城,增强贸易功能,使“贸易区”成为立足“长吉图”开发带,连接东北亚,辐射欧亚北美市场的国际性木制品加工贸易中心。为加强园区建设,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是强化政府服务功能。一是不断拓宽服务范围。市政府每年拿出一定数量和木材指标调剂补充园区企业;协调州市两级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建立信用等级评估制度,企业凭信用等级可享受额度不等的担保贷款;在市人才市场建立木业高级专家信息库和木业劳动力信息库,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经济部门对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多层次培训。二是大力创新服务方式。我们成立了木制品行业发展办公室,抽出专人专业服务于新上木业项目,多年来木制品发展办的服务得到了企业的普遍好评。

第二是帮助企业搭建发展平台。一是搭建营销平台。组织企业与国内高端木业协会、大型卖场、营销机构、商务网站对接,拓展客户,寻找伙伴,收到了很好的营销效果。二是搭建融资平台。银企之间形成定期联席会议机制,林业协会成员间实行帐期结算和对外股权融资,提高了企业的融资效率和规模。三是搭建信息平台。我们建立了中国·吉林(敦化)木制品加工贸易区网站,收集最前沿产业信息服务域内企业,同时将域内产业信息通过网络及时传播出去。林业协会成员间做到了信息资源共享。四是搭建综合服务平台。支持企业自我组建了市林业产业协会、林产工业协会和地板协会,对企业发展起到了政府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是帮助企业拓展市场。一是鼓励企业积极参加行业顶级盛会。德国汉诺威、美国拉斯维加斯、中国上海国际地面铺装展览会是敦化地板企业参加最多的行业盛会。二是鼓励在国外设立销售公司和建设原材料基地,市政府提供必要支持。目前,在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加拿大都有敦化木业企业设立的销售公司,在俄罗斯和朝鲜有6个原材料基地。三是鼓励与知名企业合作提升产业层次。目前有十多个国内一线品牌与敦化木业企业有各种形式的合作。四是鼓励加强渠道建设。目前敦化木制品已在国内150余个大中城市建立了销售终端。

转变体制机制 拓宽产业领域

做大做强区域林业经济

蛟河市林业局

近年来,我们蛟河市以推进经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使国有场圃逐步走出困境,不断增强发展活力。2009年,全市林业总产值实现14.87亿元,其中,林业系统内实现产值3.2亿元;十多年前每年亏损2,000多万元,去年赢利5,473万元;在岗职工人均年收入由十年前的3,000多元提高到20,329元;实现税收1,520万元,出口创汇300多万美元;全口径林业产业生产经营单位及业户发展到6,974户,从业人员33,272人。为了做大做强区域林业经济,我们着重做了以下工作:

一、以改革产权制度为突破口,靠转换体制机制激发林业产业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1995年至1997年期间,是蛟河林业最困难时期,经常三四个月拖欠工资,上门讨债的成排结队。到1997年底,全系统负债高达1.5亿元。面对窘境,我们没有悲观失望,而是积极探求崛起之路,开始了二次创业。

一是狠抓观念转换,为转换体制机制奠定思想基础。我们组织全系统职工用30多天时间,围绕“林业向何处去”这一主题,开展了“治危兴林”大讨论。通过讨论,大家认识到,表面上看,困境是木材可采资源衰减所致,但最根本的症结在于现有的体制机制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地方国有林业体制特征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自收自支。这样相互矛盾的三层关系,造成产权不明晰,权责不明确,资产是国家的,投资靠贷款,盈利大家分,亏损没责任,负债归政府,这种体制下的生产经营,势必导致盲目决策、跑冒滴漏不可避免,从而形成很高的体制成本。同时也会导致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机制僵化,承担很高的组织成本。这样的结果必然造成大干大赔,小干小赔。大家认识到,蛟河林业要走出困境,必须从改革产权制度入手,完全实行企业化经营,公司化运作,彻底走向市场。

二是全面推进股份制改革,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我市域内有19个国有场圃1 个国家森林公园,多年来,一直实行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始终处于被动经营状态。2000年我们首先以国家森林公园为示范实施股份制经营,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和经验。2004年我们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为契机,整合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和19个场圃,组建了股份制形式的跨区域场圃联合体。将森林公园资产作价入股,19个国有场圃和3,519名职工以现金出资共6,000万元入股(后经增资扩股已达10,397万元),于200512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了吉林省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制改革使国有资产转换成产业发展的资本,职工由生产者变成了股东,同时还吸引大量的社会资本和人才进入林业产业经营。公司经营者独立经营,对股东负责。这样改革的结果,产权一清二楚,经营者的权责利明确,很快显示了巨大的活力,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从而坚定了我们全面推行产权制度改革的决心和信心。几年来,我们相继成立了森林旅游公司、天林石材、森华木业、森夥地产等14家分公司,其中国有林场合并改制为森林经营公司。股份制改革彻底扭转了亏损局面,盈利逐年增加,去年公司总利润达到5,473万元。

三是以市场机制开展运营,激发了产业发展的活力。为发挥产权制度改革的最大效应,我们完全采用市场机制开展运营和管理。一是坚持政()企分开的原则,属于行政方面的事情,林业局领导及有关业务科室从林业主管部门的角度开展工作。属于经营方面的事情,由公司负责运行。二是坚持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的原则,尊重各公司的经营自主权,充分调动了经营者的主观能动性。三是坚持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总公司以年度利润指标作为评定分公司经营状况的重要依据,职工一律按贡献大小确定收益分配。传统性产业企业负责人最高薪酬不超过职工平均薪酬的六倍;新兴产业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四是以激励机制广纳人才,在做好内部挖掘的同时,高薪从社会上聘请专业人才。市场化运营实现了小干小赚,大干大赚,干啥啥赚。

二、以林业的多种资源为依托,靠扩展经营做大做强区域林业经济

体制机制改革调动了各方面发展林业经济的积极性,全局上下都在找项目,想门路。我们引导大家走出单纯依托木材生产发展林业经济的误区,充分利用林业的多种资源,扩展领域多元发展,坚持系统内、系统外一起上,取得了良好效果。

第一,推进森林经营现代化,为多元发展奠定资源基础。实施了三项工程。一是林业生态工程。实施的退耕还林、三北四期造林、公益林管护、松花江流域治理等工程,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是经济林建设工程。鼓励林场职工和农民大力发展红松果材林、速生丰产林、果树等经济林种植。目前全市经济林已达1,549公顷三是特色产业工程。发展林药、食用菌、灵芝、人参、五味子、林蛙、小浆果等特色产业。蛟河已成为东北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之一、长白山林蛙主产区、国家北五味子现代科技产业基地。2009年从业人员达到22,215人,实现产值11.26亿元,人均增收1,545元。

第二,整合提升加工业,拓展和支撑林业经济加快发展。一是大力整合提升木制品加工业。将蛟河贮木场、制材厂等7户木制品加工企业重组为森华木业公司,产品远销瑞士、丹麦、德国、美国等国家,四年来实现产值2.3亿元,创利税1,600余万元,成为我市木制品加工行业的领头羊。二是支持发展动植物资源精深加工业。目前已形成了以长白山制药为龙头的中药材加工业,以黑尊食品为龙头的食用菌加工业,以松山食品、永丰冷冻为龙头的森林特色食品加工业,以蛙王生物、天核生物为龙头的保健品加工业。三是积极发展林区矿产品加工业。2006年以来累计投资1.1亿元,建成了东北最大的石材加工厂,日产板材4,800平方米,四年来实现产值2亿元,利税629万元。

第三,培育发展第三产业,拓宽做大做强林业经济的渠道。一是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2006年以来累计投资1.2亿元,对市域内的森林景区进行整合和基础设施建设,连续成功举办八届的红叶旅游节已成为吉林省四大旅游节庆活动之一,列入全国重点旅游节活动名录,“红叶谷”成为全国知名旅游品牌,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晋升为国家AAAA级景区,四年来累计接待游客102.5万人次,直接经济收入2.8亿元。二是大力发展林产品经销产业。现有两家经贸公司在长春、白山等地区进行林产品经销业务。三是大力发展房地产开发业。森夥房地产公司2008年建成了林业大厦配套用房,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廉租房工程将于20129月完工,房地产业务还发展到吉林市和青岛市。

目前,我局产业经营涉及森林资源培育、森林旅游、园林绿化、矿产、石材、建筑、物流、经贸、物业、加工制造等多个领域,实现了立体开发和多元化经营,使林业经济走上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

加强指导  提速增效  努力打造林业经济强市

通化市林业局

近年来,我市林业产业实现了资源增长、就业增加、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和财力增强。三年来,全市从事林业产业人员由32.7万人增加到39.8万人,增加了21.7%;农民人均来自林业收入由1600元提高到1950元,增长了21.9%;林业总产值由47.6亿元增加到61.7亿元,提高了29.6%;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38.6%增加到49.5%,提高了10.9个百分点。在推进林业产业发展中,我们市林业局着力淡化权力意识,强化责任意识;淡化支配意识,强化指导意识;淡化约束意识,强化服务意识,积极谋划当好参谋,加强指导主动服务,努力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作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主动当好参谋,实现高位推动

多年来,我们坚持积极主动的当好参谋,林业产业一直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做到换班子不换蓝图,换领导不换规划,先后出台了《关于建设林业生态经济强市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林业产业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制定了《全市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并通过签定政府和部门责任制,层层分解落实到基层。同时由市政府牵头成立了十大产业推进组,做到一个产业一个班子,一套政策,一套措施。市人大、市政协去年通过为期半年的调研,提出了振兴通化山葡萄产业的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出台了《通化市优质山葡萄栽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使通化传统的山葡萄产业重新崛起,基地面积扩大到6.15万亩,加工能力提高到3.94万吨。

二、加强资源培育,为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近年来,我们一直把资源培育作为基础工程抓在手上,以大工程带动大生态、以大生态促进大产业,先后实施了百万亩红松阔叶林、百万亩速生丰产林、百万亩封山育林和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城乡绿化美化等五大重点工程,三年来累计完成造林64.6万亩,冠下造林20万亩,封山育林110万亩。集体林改后我们充分调动农民造林的积极性,去年全市完成造林27.3万亩,其中非公有制造林达到24.7万亩,百亩以上造林大户1861个,5000亩以上私有林场14个。

三、坚持龙头带动,提升产业化水平

我们按照建龙头、带基地、抓市场、创品牌的发展战略,通过抓大项目、建大龙头,带动大发展。从2007年开始,我们连续开展了“项目建设年”活动,三年来累计实施重点项目110个,总投资22.5亿元,其中引进资金9.18亿元,形成了多元化、大型化、精深化、特色化龙头企业群,柳河县林场经济产业园区、梅河口市果仁加工贸易园区、通化县木材加工贸易园区、通化修正人参产业园区等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较有影响的工业园区。今年初我市积极申报了“中国人参产业基地”,并由市委、市政府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办了“吉林·通化中国人参产业基地”揭牌仪式。基地建成后,将把通化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人参科研、种植、加工、物流基地,长白山中药材基地和东北地区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目前,我市已建省级林业产业园区6个、林业龙头企业13个、产业基地7个,规模以上涉林企业106个,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为全市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注重典型示范,引导林业产业发展

我们先后总结推广了集安市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葡萄、五味子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经验;柳河县发挥林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依林非木产业的经验。还分别确立了红松果林、林下参、药用种苗等十个产业示范基地。先后三次召开林业产业现场会,起到很好的引领和示范效应,各地呈现出竞相发展态势。我们因势利导,组织实施了林业五个“十大”建设工程。即营建红松果林等十大重点产业,加快建设葡萄、五味子等十大产业基地,做大做强果仁加工等十大龙头企业,加快建设木制品加工贸易等十大产业园区,培育发展人参、食用菌等十大产业协会,发挥集群效应。

五、践行服务宗旨,加大扶持力度

近年来我们不断适应省管县的新体制,强化服务意识,改进工作方式,加大扶持力度。一是政策扶持。紧紧围绕产业兴林富民这个中心,就有关政策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议,先后出台了《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优惠扶持政策》、《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的意见》和《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等文件,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二是资金扶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加大对林业产业的投入,协调金融部门拓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简化贷款程序和审批手续,并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森林保险保费补贴和县级风险赔偿准备金制度。三是信息服务。把好的产业项目、技术、融资渠道、市场需求等及时传递给广大林农。四是科技服务。采取科技示范、成果对接、技术培训、科技下乡等形式,重点推广了人参平地栽培、杂交大果榛子种植等50多项实用技术,提高了林业的科技含量。林改后,我们积极探索建立林业综合服务中心模式,启动了林权抵押贷款,帮助农民解决发展产业所需资金,今年以来贷款规模已达6000多万元。

六、推进产业创新,提升产业层次

一是科技创新。我们积极协调各级党委、政府和涉林企业,加大对科技的投入,研发终端产品,把创品牌、树品牌、发展品牌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狠抓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我市的医药集群被评为“中国百佳产业集群”;“益盛”、“通药”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通化林蛙研究所研发的林蛙卵油软胶囊被评为“省优秀新产品”和“绿色环保产品”,列为国家“863计划”,林蛙卵磷脂提取工艺的研发被列为“国家星火计划”项目;集安益盛药业108个品种中有6个为独家生产品种,还有6个被列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42个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初步形成了产业品牌集群。二是积极构建生物产业,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全市已立体开发近1000条生态经济沟,去年实现产值3.7亿元,每条经济沟综合收入达30多万元。三是组织管理创新。现已形成了市、县、乡()三级林业产业管理体系。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责任“四落实”和职能、计划、分布、目标“四上墙”。积极引导和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组织、产业协会,目前全市各类林业专业合作组织、产业协会已达120多个。到今年底,每个乡镇至少组建一个林业经济合作组织,每个产业都建立起自己的专业协会,形成“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新格局。

转变发展方式  实施多业并举  推进集团产业创新发展

吉林森工集团

“十一五”期间既是吉林森工集团深化改革、兼并重组,实现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转变发展方式,开展“二次创业”,实现集团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体制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使森工集团有力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等各种不利因素的挑战,保证了经济的平稳运行,主要经营指标逐年递增,截止2009年底,森工集团资产总额达到了63.8亿元,比2006年底增加24.3亿元,增幅达61.5%;实现年销售收入40亿元,比2006年底增加15亿元,增长了60%;实现净利润1.3亿元,比2006年增加1000万元,增长了8.3%

一、适应林业经济强省建设的新形势,实施了“三六九八”发展战略

“十一五”期间,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由林业资源大省向林业经济强省跨越”的战略和“加快发展林业经济和林产品加工产业”的要求,我们以现代林业的思维谋划集团发展战略,把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经过反复研究论证,确定实施了“三六九八”发展战略。即:

推进三个优化:生态产业优化,经营管理优化,体制机制优化。

发展六大产业:一是以经营、培育森林资源和种、养、培为主的森林资源经营产业;二是以人造板、地板、家具为主导产品的林木精深加工产业;三是以开发林区矿产、水电资源为主的森林矿产水电产业;四是以矿泉水、中药材及林特产品加工为主的森林食品医药产业;五是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六是以资本运作、金融服务、房地产为主的现代服务业。

培育九大龙头板块:一是以八个林业局为龙头的森林经营板块;二是以股份公司为龙头的人造板、家具产业板块;三是以金桥地板集团为龙头的地板产业板块;四是以吉森丰华为龙头的矿产板块;五是以泉阳泉饮品公司为龙头的森林食品医药板块;六是以森工旅游集团为龙头的森林旅游板块;七是以物资公司为龙头的商业贸易板块;八是以森工建筑公司为龙头的建筑地产板块;九是以财务公司为龙头的金融证券板块。

实现八项目标:到“十一五”末期,力争各项经济指标在2006年基础上翻一番,到“十二五”末期,力争各项经济指标在“十一五”末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十三五”期间,以科学合理的增长速度实现良性循环持续发展。

二、实施多元经营,增强了集团的发展活力

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三六九八”战略,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由单纯管护经营森林向全面科学经营管理森林转变;由单一经营林木资源向经营多种资源转变;由木材及加工单元产业结构向多元并举的产业结构转变;由经营产品向经营品牌转变;由经营资产向经营资本转变。多元经营取得历史性突破,大大增强了集团的发展活力。

(一)重视森林培育,有效增加了森林资源总量。调减主伐产量,解决了集中过量采伐的问题;增加抚育伐产量,解决了抚育欠帐问题;稳定更新采伐产量,解决了林分质量变低的问题;推行采育林经营模式,解决了林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加大低效林改造和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培育力度,解决了林产工业原料短缺的问题。2009年,集团投入营林费用就达1.2亿元,全年林木净生长量达到450万立方米。

(二)实施品牌战略,促进了主导产业的持续发展 “露水河”牌刨花板、“金桥”牌地板、“泉阳泉”牌矿泉水相继获得了“中国名牌”称号。2008年,“金桥”地板和“露水河”刨花板分别被评为吉林省地板行业龙头企业和人造板行业龙头企业。2009年,森工集团人造板产量达到57.4万立方米,复合地板产量达到248万平方米,与2006年比增长幅度都在22%以上。林产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7.5亿元,是集团销售总收入的43.6%,占了近半壁江山。

(三)实施立体开发,实现了多元发展我们依托集团施业区内的森林旅游、林区矿产、矿泉水、林特产品等资源,累计投资3.52亿元,先后重组和组建了18户企业,实际控制资产11.8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7.88亿元,利税1.18亿元

——组建旅游集团,整合了森林旅游资源。在集团所属的8个林业局都建立了国家级森林公园,形成了一局一园的森林生态旅游格局。

——组建了以吉森丰华矿业公司为龙头的矿业集团,形成年加工各类金属矿石50万吨的加工能力。

——扩大了矿泉水的产能,年产能达50万吨。同时增加了品种,矿泉水产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与修正药业合作组建了吉林森工修养堂保健食品公司,为森林食品医药产业做大做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开展金融服务业务,推动了主业的发展。吉林森工财务公司已经成为集贷款、保险、证券、信托、财务结算功能为一体的金融服务机构。几年来,为集团成员单位累计发放贷款47.3亿元、累计进行资金结算747.6亿元、累计提供融资担保21亿元,及时有效解决了集团新建项目和产业发展的融资问题,提高了资金周转速度和资金使用效率。

——进入房地产经营,推动了集团经济总量的扩张。吉林森工建筑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提高了在省内建筑业的知名度,也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十二五”时期房地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涉足信息产业,拓宽了增收渠道。吉林森工林业科技信息公司开发了“木材营销管理系统”和“森林防火监管系统”,实现了产业化,为集团开辟了又一条经营领域。

(五)注重科技创新,增强了产业发展后劲。林木市场成熟理论涉及若干重大问题研究项目已经通过了国家验收,为商品林经营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组织了木基功能复合材料关键技术攻关并实现了产业化;组织了矿泉水养生功能技术攻关;开展了低质材生成高档地板技术研究;先后开发出E0级刨花板、水泥刨花板延伸产品、多树种多花色地板产品、高档实木家具和橱柜等五个系列新产品。

(六)强化市场营销,拓展了产业发展空间

建立了集团主导、统一策划、统一布局、统一品牌、统一协调的多层次市场营销体系;建立了以北京为中心的集团市场营销协调中心,加大了华东、华北和华中市场的辐射力度;与有实力的经销商、房地产开发商、知名品牌家具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实现了销售渠道上的新突破;实行主导产品分销制度,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木材销售实行了最低限价审批制和竞价销售制;加强了人造板适销对路产品和二次加工产品的开发和市场销售;复合地板开发国内市场取得了较大突破。

三、继续做大做强林业产业,再造森工发展新优势

在 “十二五”乃至以后的发展中,我们要进一步转方式,调结构,再造吉林森工发展的新优势。

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生态优先、产业优化、产品优良的方针,紧紧围绕“三六九八”战略,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扩充总量,优化结构,节本降耗,提速增效,实现集团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发展目标到“十二五”末期,总资产达到120亿元,实现林业总产值200亿元,销售收入100亿元,工业增加值20亿元,净利润5亿元,在岗员工年均收入达到4万元,森林覆被率91%,林木蓄积1.7亿立方米

积极引导  大力扶持  做大做强林业产业

扶余县人民政府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县积极发展林业产业,走出了一条平原地区发展林产品加工业的富民强林之路。目前全县有以木材加工企业为主的省级工业集中区两个,共有木材加工规模企业43户,年加工木材突破128万立方米,是本县年木材产量的20倍,年生产总值达到33.6亿元,占全县GDP19.3%,利税4.9亿元,安置就业人员7480人,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动力和活力。

一、因势利导,科学决策,把林业产业当做支柱产业来培育

(一)科学决策,大力扶持林产品加工业。199512月,扶余恢复县制后,规模性工业企业很少,是一个农业大县,财政穷县。加快发展工业和服务业,增加财政收入,成为当时县委、县政府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1998年春季,县林业局推广了弓棚子林业站自身和帮助周边群众发展木材加工业的经验,引起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觉得这是发展我县工业经济一个新的突破点。然后,组成了由县政府主管领导牵头的调研组,深入到弓棚子镇木材加工企业调查研究,并远赴河北省、山东省学习,得出的结论:一是市场前景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木制品的需要量越来越大。二是原材料来源丰富。我县和周边相邻的市县,特别是黑龙江省杨树蓄积量特别大,只要搞好流通,木材原料没有问题。三是交通便利。哈大铁路、公路等交通主动脉均从县城通过,在县城附近的乡镇发展企业集群,交通优势明显。四是创办企业有优势。县城所在地三岔河镇,历来就是吉黑两省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有一大批经济能人,储存了大量的社会游资,特别是多年发展乡镇企业,不仅有一定的原始积累,也培育了一大批工业人才。全面的调查和深入的分析,坚定了县委、县政府把林业产业当做支柱产业培育的决心。

(二)加大行政推力,精心培育产业成长。在发展林业产业中,我们在做大企业规模、壮大企业集群、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增加经济效益等方面,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一是优化行政管理,提供优质服务。为加快项目建设,我们建立了项目绿色通道和全程服务制度,实行简洁、快速的一站式办公。通过积极的工作,实现了木材运输证、检疫证在木业园区办理。林木采批同等条件优先审批木材加工企业的采伐申请,给予原材料倾斜。二是强化科技支撑,培育管理人才。我们通过派专人到外地学习考察,不断引进新产品,上新项目,使企业由单一生产模板、细木工板,发展到可以生产胶合板、贴面板等新产品。为改变家庭作坊式的管理方式,每年都有计划地聘请专家定期对企业厂长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三是制定优惠政策,实行全民招商。县委、县政府把招商引资作为各乡镇、各部门的目标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在土地使用、资金扶持、税收优惠、规划费用减免、奖励机制等方面制定了优惠政策,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员为招商员,利用外出采购原料、推销产品等商机招商引资。年初有布置,年末有总结表彰,在全县形成了招商引资打造扶余工业精品的良好氛围。已引进昊正木业、鹏鸿木业、宏原木业等较大规模木材加工企业11户。

二、科学规划,集中发展,靠建设园区做大做强林业产业

(一)规模发展,建立园区。为了尽快做大做强林业产业,我们注重了园区建设。弓棚子木业工业园区始建于2003年初,同年12月被批准为市级工业园区。自此,开启了扶余林业产业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以园区模式集中发展的新篇章。

(二)创造条件,集中发展。我们不断完善园区优惠政策,增强了在园区发展企业的吸引力。土地使用以出让的方式为投资者提供建设用地,并按工业用地最低标准确定价格,快捷办理用地手续。有关收费项目按最低收费标准减半收取,按企业投资数额大小制定减免税收的年限,给予招商引资中介人一次性奖励。按照 “七通一平”要求,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几年来,全县两个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到了3.1亿元,还创建了创业孵化基地、信息服务中心和职工培训中心。

()聚集效应,做大做强。目前两个林业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达到118.5公顷。通过聚集效应,推进了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使许多企业由原来只能生产半成品到能生产实木门窗、高分子门窗、铝木门窗等成品,延长了产业链条,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园区产品已远销到日本、韩国、美国和国内各大城市。从2007年起,已经改变了过去只搞杨木加工的格局,引进松木集成材、柞木地板、高级清水模板、松木质多层板等项目。园区规模也不断扩大,吸纳了周边市县木材流通到了工业园区,并吸引了许多外地客户主动登门订货,使园区真正实现了木材加工和贸易的“双轮驱动”。

三、加强领导,全力扶持,确保林业产业快速发展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几年来,县委、县政府一直把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届比一届有新发展。落实县乡两级干部包保企业的目标责任制,把责任制落实情况作为考核干部政绩和单位业绩的重要内容。在全县干部中形成了人人关爱、支持企业发展的良好局面。还有些干部主动下海带头创办企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抽调有工作能力较强的乡局级干部组成工业集中园区管委会,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二)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全力支持企业快速发展。切实加强软环境建设,对兴办企业和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坚持只整改不罚款,只服务不收费。我们克服财政困难,在税收上本着“你发财、我发展、先发展、后收益”的原则,把税收压到最低限度。加强木材运输管理,清理非法加工木材厂点,整顿市场秩序,确保木材的流通真正进入市场、进入园区。县土地、建设部门在园区用地、建设手续办理上,实行跟踪服务,按照全县招商引资政策的要求,实行低标准收费,减免其他费用,让投资者放心,生产起来安心。

()发展中介机构,建立服务体系。我们把发展中介机构和建立服务体系,作为政府引导企业、服务企业的重要工作来抓。我们发挥企业协会的作用,在信息收集、技术改造、产品升级、购销动态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弓棚子工业集中区企业协会自2004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每月一次例会制度,共同研究企业管理、产品质量、市场动态,实现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促进发展的目的。

林业产业的迅速发展,不但壮大了县域经济实力,也带动了造林绿化。由于多年来杨木在扶余一直保持很好的销售价格,从而调动了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同时,金龙木业、宏福木业等许多林产品加工企业主动到农村承包宜林地,植树造林达6,745公顷,建立了自己的木材生产基地。呈现了植树造林与林产品加工互相促进、良性互动的可喜局面。

网络实名:吉林省林业产业网
Copyright 2008-2009 jllycy.com,All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吉林省林业产业协会     承办维护:吉林林业科技信息中心    电子邮箱:jllycyxh@163.com     联系电话:0431-88627576(协会)

ICP备案号:吉ICP备06006197号  网页分辨率1024*768  建议使用IE5.0以上版本浏览


吉ICP备18005204号

吉公网安备 220102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