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企业风采

 

地址:长春市南关区大经路2206号21世纪A座1008室

网址:http://jllycy.com  或:吉林省林业产业   

 E--mail:jlslycyxh@163.com

邮编:130041   

 

欢迎光临吉林省林业产业网站,如果您有什么建议和要求,请您联系我们!
《林业产业信息》2016年第6期

     2016-7-12       访问次数:9943次

 

林业产业信息

6

(总第236期)

 

                 吉林省林业产业协会主办         2016630

 

本 期  要  目

省内动态

2  我省国有林场改革正式启动实施

国内动态

3  创新服务平台 浙江省科技支撑兴林富民“招招鲜”

国际动态

6  一位欧洲农民创造的“食物森林”

 

 

 

 

 

 

 

 

我省国有林场改革正式启动实施

  近日,我省国有林场改革正式启动实施。

   我省国有林场改革的总体要求是,围绕一个导向、守住两个底线、建立三大体制。“围绕一个导向”,就是发挥生态功能、提供生态服务、维护生态安全。“守住两个底线”,就是保生态、保民生。“建立三大体制”,一是建立健全国有林场管理体制,主要是明确国有林场公益性定位,优化林场布局,理顺管理体制,推进政事企分开,完善运行机制,更好地发挥国有林场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功能。二是建立健全森林资源监管体制,主要是建立健全森林资源产权制度、保护制度、监督考核制度、经营管理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让各级政府和监管机构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三是建立健全林业民生保障体制,主要是健全职工转移就业机制,转变发展方式,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加强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国有林场生产生活条件,确保林场职工与全省人民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我省的国有林场改革采取试点先行的办法,首批13个试点县市这次会后正式启动改革,其他市县提前做好职工身份认定、方案起草等前期准备工作。2016年第四季度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除4个森林经营局外,林场改革在全省全面推开,力争年底前基本完成主要任务。2017年初启动4个森林经营局改革,同时完成其他林场改革收尾工作,确保到2017年年底全省国有林场改革主要任务全面完成。

  我省国有林场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任务:

  ——明确功能定位。将国有林场主要功能定位为保护培育森林资源,提供生态公益服务,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按照这样的功能定位,合理界定国有林场属性。改革后的国有林管理机构确定为公益服务事业单位,具体是公益一类还是公益二类由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实际合理确定。对现有国有林场分3类情况进行统一规范:一是原为全额和差额事业性质的国有林场保持属性不变;二是自收自支事业性质的国有林场加挂国有林管理机构牌子;三是企业性质的国有林场原则上保持企业性质不变,通过新设立的国有林管理机构购买服务,实现公益林管护。考虑到机构和编制调剂不能一步到位的实际情况,省里设定了5年改革过渡期。过渡期内人员一律只出不进,原国有林场属性不变,人员身份不变,拨款方式不变,过渡期后逐步落实编制实名制管理。

  ——推进政事企分开。改革后的国有林场要根据功能定位,明确职能职责,创新经营管护机制,卸掉办社会包袱,确保履行好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管理责任。推进政事分开,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快职能转变,减少对国有林场的微观管理和直接管理,赋予国有林场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依法履行职责任务。推进事企分开,国有林场公益林日常管护要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面向社会购买服务。对国有林场从事的经营活动实行市场化运作,暂不能分开的经营活动,要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理顺管理体制。根据国有林场功能定位和机构编制调剂要求,需要相应理顺管理体制,优化林场布局,保证森林资源管护能力;健全资源监管制度。在建立完善森林资源产权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国有森林管理制度建设,确保森林资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妥善安置富余人员。坚持“内部消化为主,多渠道解决就业”和“以人为本,确保稳定”原则,妥善安置国有林场富余职工,不采取强制性买断方式,不搞一次性下岗分流,总体上保持现有岗位状态基本稳定,用时间换空间,通过自然减员逐步消化,同时鼓励各地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妥善安置富余职工。(协会秘书处

 

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科技支撑兴林富民“招招鲜”

浙江林业把科技工作立足林农生产需求,服务林农增收和林企转型,在工作中求新求变,一个个独具创新理念的服务林农新招数纷纷出台。
  “互联网+”助推新型林技推广

今年6月,一个全新的林业技术服务平台——“林技通”在浙江临安投入运营。首批150台“林技通”当天发到省市林业部门负责人、全省林业专家、镇街林技员和村级农业技术带头人手中。
  “林技通”APP是利用互联网和通信技术打造的新型林技服务平台,集行政管理管控、林技推广服务、视频自主学习、突发事件即时沟通、信息采集于一体的综合平台。今后,村民们遇到林业技术问题,可向村里的林业技术带头人请教,带头人解决不了的,可通过“林技通”向上级部门或专家求助。利用互联网服务林技推广,让林业专家、林技指导员、林技员、农民技术带头人四级联动成为现实。
  临安市太湖源是雷竹笋传统产区,由于经营多年,雷竹林出现了立地生产力衰退,竹笋产量、质量下降等问题,影响了竹林的效益和竹农的收入。正在为此犯愁的太湖源合作社负责人林汉良,在浙江竹产业创新服务平台网站看到了雷竹笋生态高效栽培技术的视频。他觉得雷竹林有救了。他马上通过平台联系了浙江农林大学的专家,请他们提供技术指导。几年下来,退化的雷竹笋效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4年,合作社13个示范户每户雷竹笋纯收入超过20万元。
  浙江农林大学教授黄坚钦,长期从事山核桃种植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2010年,黄坚钦与同事建立了全国首个专门介绍山核桃技术和有关信息的网站——“中国山核桃产业网”,将他们的研究成果无偿发布到网站上,让更多的山核桃林农能够用上更好的技术。
  现在,黄坚钦又建立了一个微信群,并邀请电信公司相关人员在培训班上为农民们讲解微信的注册和使用方法。微信群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网站互动性差的缺陷,实现了专家与林农的实时互动。
  “一亩山万元钱”开辟助农增收新路
  周期长、见效慢、产值低,这是许多人对于传统林业的认识。林业有没有高效生产模式?浙江省通过强化技术成果集成创新与推广示范,找到了答案。
  近年来,浙江林业充分挖掘土壤、气候和生物潜能,摸索出亩产值超万元的竹林覆盖、名优经济林生态高效栽培、林下种植(套种)和铁皮石斛仿生栽培四大类共10项新型栽培模式,现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在杭州创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铁皮石斛种植园内,其独特的种植方式让记者大开眼界,这些铁皮石斛的种苗被草绳一圈圈固定在香樟树上,乍一看,还以为是树皮上长出了仙草。这便是铁皮石斛仿生栽培技术。
  临安市太湖源镇的雷竹高产示范户邵观夫,也尝到了“一亩山万元钱”的甜头。他家共有17亩雷竹林,从开始采用早出高效覆盖生态化经营技术以来,每年覆盖6-7亩,年收入近30万元。2014年早出覆盖6.7亩,亩产值已达4.26万元。
  “一亩山万元钱”的高效生产模式为加快转变农民增收方式,促进农民收入持续普遍较快增长开辟了新的路径。截至2014年年底,浙江省推广示范十大模式13.8万亩,实现总产值16.56亿元,增收7亿元。
  浙江省林业厅正在研究制订相关方案,计划用5年时间,在全省建立“一亩山万元钱”各类示范基地20万亩,辐射推广30万亩,合计示范推广50万亩。项目预计可实现总产值60亿元,为林农增收24亿元,使8.75万户农户受益,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14.1万人。
  科技特派员构筑技术帮扶平台
  把科技带到乡村里,把财富种在群山上。浙江每年都派出一批科技特派员赶赴各地农村,为农民送去新科技,传授致富经。
  在浙江丽水,老百姓亲切地称呼丽水学院生态学院教授金爱武为“农民教授”“竹子教授”。作为浙江省优秀科技特派员,金爱武长期服务在山区田间地头,抚育地方竹产业,推广竹林高效培育技术,创造了农民“夏挖鞭笋巧增收”的传奇。他的竹产业项目技术推广面积超过300万亩,3年累计增收产值20亿元。
  浙江省林科院戚连忠作为首批浙江省科技特派员,服务云和县安溪畲族乡,确定云和雪梨和毛竹为安溪乡农业产业化发展重点,通过技术培训、示范带动,发展云和雪梨基地2000多亩,全乡云和雪梨年产量达30万公斤,产值100多万元,成为云和雪梨的主要产区。建立了笋竹两用林高效持续经营示范户50余户,面积500多亩,技术辐射面积达2000余亩。
  “科技特派员通过实施开发项目,建立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户,从而辐射和带动当地农民的经营和管理水平。”浙江省林科院院长汪奎宏说,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建立突破了科技服务瓶颈,实现了把科技成果写在“林间山头”,取得了突出经济社会效益。
  作为竹类研究与林木育种方面的学科带头人,汪奎宏经常到田间地头,深入浅出地给林农讲解科学种竹的道理。2010年,衢州开始推广毛竹春笋冬出项目,让正常在清明前后出的笋提前到春节前出。那段时间,他每月都到衢州传授技术,和林技站的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上门服务。因为覆盖过的笋没出土,整根笋都很嫩,味道特别好,亩产平均可达到1.5-2万元。
  据统计,浙江省已连续11年共选派林业科技特派员102名,入驻95个乡镇。科技特派员上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下接专业合作社、广大林农,构筑了农村承接新技术的强大平台。
  浙江农林大学社会合作处处长戴文圣告诉记者,该校开展社会服务的方式已经由原先单一的科研成果转化模式,转型到了派遣农村工作指导员与科技特派员、为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等多元化服务模式。2003年至今,浙江农林大学累计向全省派驻科技特派员132人次,仅竹产业一项,就开展各类培训班、技术咨询和检测服务1200余次,受益人员2.8万余人。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一位欧洲农民创造的“食物森林”

虽然说欧洲的整体文化氛围比美国更传统和保守,但是就农业而言,欧洲农业的主流也是大型的工业农业类型,即大规模单一种植、严重依赖农药和化肥、需要大型的农业机械来代替高昂的人工费用。

一位奥地利的“叛逆”农民正在悄悄的改变这一切,这位农民就是农业改革家赛普·霍尔泽(Sepp Holzer)。他经营的科梅霍夫(Krameterhof)农场位于奥地利贫瘠的山区,被誉为“冷杉沙漠”,然而他却把这里经营的生机盎然,700亩左右的农场,只有他和妻子两个人的劳力,产出却是周边农户的数倍,而且这里从来不用农药、化肥和杀虫剂。他的农场堪称欧洲农业的一个奇迹。他的农场奇葩的地方还有很多,下面慢慢道来。

多物种共生的意义

科梅霍夫农场的一大特色就是物种繁多。赛普认为,不同的物种在一起有一个生态平衡和生态循环,从园区一小块的微生态系统到整个大农场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种每个物种扮演着多重角色,他们相互依存,互为补充。

长根系跟浅根系在一起混种,长根系的物种可以把深沉的地下水引到地表,再通过蒸发可以给浅根系的植物供水,科梅霍夫的农场从来不需要人工灌溉。长根系和浅根系的混种还有利于巩固水土,防止水土流失。

Lungau地区常年种植的是冷杉树,因此这里也被称为“冷杉沙漠”。冷杉树有一个问题,就是根系比较浅,这不利于巩固土壤,因此该地区经常发生水土流失和洪水泛滥,当地只有修建防洪坝来解决这个问题。赛普的农场则通过种植农作物解决了这个问题,赛普从中国的梯田得到启发,把这里的很多斜坡改成梯田,种植俄罗斯小麦。这样通过种植来巩固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农场的动物员工

在小麦地里,赛普还撒下很多蔬菜的种子,比如有田鼠最喜欢吃的莴苣。为什么要这么搞?因为农场里面有很多田鼠,田鼠不是有害的吗?在这里不是,田鼠可以说是农场的员工!田鼠在地里钻来钻去一方面可以松土,一方面可以把植物根系打乱帮助植物繁衍。但是田鼠吃麦子怎么办?不用担心,赛普在田间撒播的莴苣比这个好吃。赛普的很多农田都是自己先播种一小块,然后是田鼠来拓展大的。

说起农场的动物员工,明星员工小猪必不可少!这里的小猪常年在外觅食,在地上拱来拱去,可比翻土机好多了,而且小猪很聪明,在一个果园翻完土会自己去下一个果园翻土。赛普如果要在一些灌木丛中种果树,也不需要自己去开路和挖坑,只要把想栽树的地方抛几个玉米,小猪就会去拱开灌木丛,然后在地上拱个坑。小猪的工作不止这些,小猪还可以保护农场的鸡免受黄鼠狼的攻击,因为黄鼠狼不知道小猪是什么,看到有个很大的动物陪着鸡,就不敢攻击了。

每个物种的多功能

有种杂草叫白芷,在通常农业上会认为这个是杂草,但是在这里不被认为是杂草,反而有很多的功能。第一,白芷可以为整个环境提供生物质(biomass);第二,白芷开花可以吸引蜜蜂来采蜜;第三,白芷的杆可以做柴火,也可以做乐器;第四,干枯的白芷杆可以收集蚂蚁卵,可以喂鱼也可以卖给宠物店(在我国还可以当中药)。

石头的妙用,让寒冷的高山产出热带水果

赛普非常喜欢石头,在山上、在水塘里、在树根旁等等都有石头的影子。石头的比热(单位质量物质的热容量)大,可以有效的吸收和储存太阳能。比如树根旁的石头,白天吸收太阳的热量,晚上会慢慢的释放,这样很多在温暖气候才能种植的植物也可以在这个“西伯利亚”地区种植了。

这里种植的水果有奇异果、樱桃、葡萄、柠檬等等。石头底部背光的地方还可以提供一个温暖湿润的生态环境,很适合菌菇类生长。池塘里的石头可以保持池塘的水温,很适合水中生物的生长。

水资源的管理

农场的水资源管理,除了梯田和多根系混种来固水外,还建设有很多水塘。该地区的水资源并不好,水塘的修建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池塘不仅可以帮助农场更好的储存和管理水资源,还可以提供丰富的鱼类,因为池塘中也有大石头,这里的水温适宜,生长着多种鱼类,而且从来不用喂食,更别说我们现代养殖业用的激素了。农场的电力也是靠水力发电的,整个农场不需要外部电源。

农场的经营

700亩农场的日常劳作完全靠赛普夫妇两人,这一方面得益于农场有很多动物和植物的员工(动物帮其翻土、看护、播种等等,植物间相互提供养分和水分等);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多物种混种让不同农作物的收割时间不同,而且即使是同一个物种,其成熟期也不同,因为山上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小生态气候。

农场的农产品销售主要通过当地的农夫市集、当地的餐厅和顾客上门购买。科梅霍夫农场的农产品没有农残、自然生长,营养和口味自然非常棒,他的农产品可是当地一家高档餐厅指定的食材。

科梅霍夫农场不但农产品的销售状况一直良好,而且还经常举办朴门农业工作坊,因为赛普的农场可以说是欧洲最好的朴门农场。(来源:爱生态网)

 

 

 

 

网络实名:吉林省林业产业网
Copyright 2008-2009 jllycy.com,All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吉林省林业产业协会     承办维护:吉林林业科技信息中心    电子邮箱:jllycyxh@163.com     联系电话:0431-88627576(协会)

ICP备案号:吉ICP备06006197号  网页分辨率1024*768  建议使用IE5.0以上版本浏览


吉ICP备18005204号

吉公网安备 22010202000004号